每年四月的第二個周六,是“全國愛鼻日”。在耳鼻喉科醫生為2014年“愛鼻日”奔走呼號,意圖引發人們對呼吸健康和鼻部疾病更多關註的同時,他們發現耳鼻喉科正逐漸淪為醫患關係的“窪地”。
  從震驚全國的“溫嶺殺醫案”到不久前發生的“齊齊哈爾殺醫案”,耳鼻喉科內的醫患矛盾頻繁爆發。這一現象是否與鼻健康話題的特性相關?在今年“愛鼻日”到來之際,記者就這些問題展開了調查。
  耳鼻喉科成醫患矛盾“集中區”
  “婦科的臟,兒科的亂,四姑八姨上下竄;內科的雜,五官科的醫生最容易被殺!”最近在醫護人員的圈子中,類似的段子屢見不鮮。
  今年2月,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發生殺醫案:年僅19歲的齊某某闖入齊齊哈爾市北滿特鋼醫院耳鼻喉科門診室,連續擊打45歲的該院耳鼻喉科主任孫東濤頭部,致其死亡。就在今年1月,齊某某曾在該院接受了鼻內鏡下進行鼻中隔矯正術、雙側鼻甲部分切除術。
  2012年2月,河北柏鄉縣人民醫院耳鼻喉科三名醫生和一位患者被砍傷,耳鼻喉科主任常孟枝死亡;2013年10月,震驚全國的“溫嶺殺醫案”,連恩青帶著事先準備的榔頭和尖刀來到溫嶺市第一人民醫院對醫護人員行凶,致1死2傷。原因之一是受困於鼻子手術後的“不通氣”之苦。
  據連恩青的親屬介紹,連恩青術後覺得鼻子不舒服、呼吸困難並伴有疼痛,但醫院所有檢查都顯示其手術成功,他的鼻子沒有問題。
  連恩青由此懷疑醫生欺騙他,並多次到醫院找醫生。在此期間,連恩青脾氣變得暴躁,在家常摔東西。
  有專家指出,調查顯示9%-11%的耳鼻喉科病人可能會出現精神癥狀。如鼻塞、耳鳴、喉嚨有異物感等癥狀都很可能增加患者的心理壓力,導致情緒焦慮。因此,針對鼻部手術後病人的心理輔導顯得尤為重要。此外,在耳鼻喉科的醫患糾紛中,病人手術後主訴癥狀與檢查結果不盡相符的情況經常出現。這種背景下,三言兩語的回覆可能難以平復患者的疑慮和焦慮。
  鼻子雖小,麻煩不少
  為什麼在人們印象里只“小打小鬧”、治療一些小疾病的耳鼻喉科會和“醫患死結”頻繁聯繫在一起?記者發現,除去患者主觀因素和醫患糾紛存在的其他共性問題之外,耳鼻喉科的醫患糾紛還與鼻部健康問題的不少“特性”問題相關。
  吉林省人民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張寶林介紹說,鼻子的主要功能有三種,呼吸功能、嗅覺功能以及發聲時的鼻腔共鳴功能。鼻子在影響情緒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也往往直接關係到語音質量的好壞。“此外外鼻還與容貌有關,鼻竇內的空氣也有保護大腦的作用。鼻子並不是大多數人想象的那麼簡單。”
  據瞭解,作為五官之一,鼻部疾病的痛覺往往異常明顯,如果在手術或者治療時需要用藥的話,給患者造成的痛苦往往較大。張寶林拿鼻腔手術舉例說,鼻部疾病患者的術後恢復期往往在三個月到半年,這比其他外科手術長5倍左右,恢復期頻繁地換藥、刺激鼻腔,這大大超過了一般患者的心理極限。
  專家同時還指出,頻繁打鼾可能引起呼吸驟停,也可能伴生高血壓、心律失常、心肺功能衰竭等疾病;鼻出血可能由鼻部腫瘤、炎症、外傷所導致,同時也可能是腦出血的一個預兆。但大多數人在平時容易忽視鼻部健康,在病時或手術後感覺不舒服時又去直接“問責”耳鼻喉科醫生,這種認識“錯位”也與不少耳鼻喉科的醫療糾紛相關。
  專家:用科普和溝通來化解糾紛
  “過敏性鼻炎可徹底治愈,無需手術、隨到隨走”“鼻竇炎激光治療、百分百無創傷”……張寶林稱,在大街小巷,個別醫療機構類似的“虛假宣傳”呈現愈演愈烈之勢。實際上,過敏性疾病目前只能夠通過藥物緩解癥狀,無法徹底根治;且多數鼻腔手術需要一個較長的恢復期,難以做到隨治隨走。
  而且雖然激光、等離子治療能通過破壞鼻黏膜、使鼻甲萎縮變小而緩解癥狀,但隨著黏膜功能受到影響,人們往往在術後短期覺得癥狀改善後,又要繼續承受各種不適。
  有專家指出,從傷醫事件中醫院方面和醫療監管部門也應反思。比如增加每名患者的診療時間、在治療時儘量與患者做好術前溝通等等。在手術之前,最好給患者對術後可能出現的情況和術後恢復的時間有一個介紹和通知,儘量讓患者“治得明白”,有心理承受準備。
  張寶林建議,應該通過科普和溝通化解耳鼻喉科的醫患糾紛。比如對空鼻症來說,患者就是因為下鼻甲對氣流的感受不好,所以才總覺得鼻塞、甚至覺得有窒息感。因此,對“空鼻症”患者可以在進行鼻內鏡檢查時讓他們通過影像自己觀察,從而降低對醫生的不信任感。此外,還應把鼻部疾病的一些常識儘快向更多人普及,讓越來越多的人瞭解小鼻子中蘊藏的大學問。
  新華社長春4月12日電  (原標題:什麼讓耳鼻喉科淪為醫患關係“窪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n25gnbds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